财富物语

【推荐】ST生物000504SZ连发9条公告力拼年底保壳湖南st赛迪传媒公司

XiaoMing 0

文 | 环球老虎财经 王帅

"已经连亏两年的ST生物即将迎来自己的生死劫;为了保壳,大股东们已经费尽心思,卖房,债务重组,剥离亏损业务,收购资产,能想到的几乎都用上了。看起来,保壳已非难事,但若不能化解盈利难的顽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那么,ST生物是否会选择重组,来一场彻底的涅槃,这其中的关键似乎在重庆信三威的身上。"

每每来到年底,便是那些已经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度鬼门关的日子,今日的主角是ST生物。

12月6日,ST生物一连发布9条公告,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公告有两条,即债务重组、重大资产出售及支付现金购买,显然就为保壳而来。

回顾近年来,ST生物可谓饱受业绩下滑的困扰,即使去年因并购短暂摘帽,却仅维持1年;目前,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是,已经连续亏损三年的ST生物将面临退市的风险,因此“保壳”行动刻不容缓。

保壳行动一:卖楼、债务重组、剥离亏损业务

聊起ST生物,故事多少有点曲折。从赛迪传媒到*ST传媒,再从改名后的南华生物到ST生物,这ST帽“带了摘、摘了带”的节奏着实让大大小小的股东们心塞不已。

公司此前已经在2014、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而据2016年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的净利润仍旧亏损1581万元,这也迫使公司不得不有所行动,

根据今日的债务重组公告显示,公司拟自筹资金向赛迪新宇、赛迪新知及载德科技三家公司分别支付现金657.04万元、291.28万元、691.89万元,并同时获豁免债务410万元、280万元级465万元。至此,*ST生物与上述三家公司无任何债权债务关系,预计产生债务重组

收益1155万元。

此外,公司还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北京赛迪印刷30%的股权、北京赛迪新宇100%的股权、北京赛迪纵横95%的股权、北京赛迪经纬92.15%的股权、北京赛迪网12%的股权全部出售给北京赛迪出版传媒,并以此获得271.2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赛迪经纬的净资产为271.22万元外,其余4家公司的净资产都为负值,总计2279.86万元,这一来一回,ST生物

获益2000余万元。

稍早前,ST生物还干了一件今年上市公司普遍都干过的一件事情,即卖楼。11月29日,公司宣布,拟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滨海新村海景湾大厦附楼的部分闲置房产转让,转让价格为3017.2万元。若本次交易能在2016年度完成,预计将增加公司2016年度非经常性收益(按该部分资产成交金额减去账面净值并扣除相关税费)

约550万元。

不过,目前还未公布售楼成功的消息。

粗略估算一番,ST生物此番通过卖楼(假设成功)、债务重组、出售股权的动作后,账面上的

收益可高达4000逾万元。

保壳行动二:收购惠州梵宇,间接控股城光节能

除了上述动作之外,ST生物此次还作价5448.33万元,以现金方式向黄少和收购惠州梵宇100%股权。根据资料显示,惠州梵宇的主要经营性资产是一家名为城光节能的新三板公司,此次交易完成后,ST生物将间接持有城光节能45.61%股权,成为城光节能的控股股东。

聊起城光节能,这是一家节能减排服务行业服务提供商,收入来源是EMC及BT收入以及公司技术服务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城光节能在2015年以7796.72万元位列新三板节能概念股之首,而到了2016年,其业绩却出现大幅调整。根据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900.29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28万元。

可以看到的是,城光节能算不上一家优质的资产,但进一步深挖得知,城光节能早在2012年就与ST生物大股东湖南财信旗下的湖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湖南财信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借助湖南财信的政府背景和资金支持,同时发挥城光节能在节能产业的技术和项目经验,城光节能与湖南财信利用各自优势积极拓展湖南节能行业市场。

“由此来看,此次并购,有点财信金控出于战略需要对其进行‘收编’的味道。”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如此调侃,倒是道出玄机。

在他看来,此次南华生物间接控股城光节能,财信金控旗下相关资产可以借机进行整合,一旦时机成熟即可装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的“证券化”,从而大举进入节能环保产业;同时,通过控制城光节能,南华生物将改善财务状况,形成高端生物医药与新兴环保节能行业双向发展的格局,提升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长期利好上市公司;此外,南华生物并购城光节能这个“A股+新三板”的并购模式,充分利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的融资效率,为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本市场的融资保障,很具有标志意义。

还记得那位曾经上演“蛇吞象”戏码的重庆信三威吗?

A股市场中,押宝重组股一直都是许多资金的首选,就像曾经的王亚伟,亦或是如今的辛宇,而在ST生物中,则有重庆信三威!

说起来,重庆信三威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仅为2万元的小私募,而其成名之举则是以溢价9%受让华夏人寿5500万股的希努尔股权,直接坐上二股东之位。一位是声明远播的险企黑马,一位是刚刚成立的无名小卒,此番相互倒手,被市场论之为“蛇吞象”。

彼时,就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私募注册资本多在千万元、上亿元,注册资本仅为2万元的极为罕见,毕竟,一般的合格投资人不会轻易将资金交给看上去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私募打理,定制化募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私募是神秘方的投资工具;再来看希努尔,自重庆信三威入住后,公司分别在今年4月和11月两次尝试了重组筹划,虽未能成功,但可见其重组之心。

另外,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三季报,总共有11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上市公司大股东出现了重庆信三威的身影,如下表: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可以看到,在这11只股的平均市值都不大,仅苏宁环球、宏磊股份和电子城的市值过百亿,而其余8只个股的市值都不足百亿;同时,根据已公布的业绩预告类型来看,有不少上市公司发布了“预减”的预告。由此可以看出,重庆信三威的投资风格确实偏向于押宝“重组股”。

回到ST生物身上,重庆信三威于今年5月11日举牌,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目前,重庆信三威持有公司8.09%的股权。从目前来看,ST生物的主营业绩的改善前景不容乐观,而所购买的城光节能也不够优质,那么,究竟重庆信三威是否会为公司注入新的优质资产,值得期待!

更多实时资讯,请关注新浪微博:环球老虎财经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

影像测量仪仪

光学影像测量机

影像测量仪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