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系帝国陨落中华的品牌都守不住了
今日,#宝马16.33亿收购华晨中华#冲上热搜。
之所以广受争议,一方面是因为华晨集团自去年破产重组就始终处于风口浪尖,其债务危机和未来何去何从一直是关注焦点,另一方面则是华晨中华品牌中的“中华”两个字被外资收购,二字其背后的意义让民众表示无法接受。
此前,华晨集团曾是我国赴美上市的第一股。如今沦落至此,债务危机后连“中华”都留不住。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华晨系的溃败
说起华晨系帝国的崛起,离不开一款车和一个人——金杯和仰融。
1988年,时任金杯厂长的赵希友因为缺乏资金发展选择了发行股票的方式,然而因为很多人对股票没概念,因此卖了三年,还有一半没卖完。
1991年,金杯遇上了改变华晨未来命运的人物,仰融。身世传奇的资本运作天才仰融先是购买了4600万股金杯汽车的股票,成为了大股东。然后开始了一系列资本运作,1992年华晨集团正式成立,并作为海外上市第一家公司融资8000万美元。
原本只想做财务投资的仰融,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于1995年正式接管了金杯汽车,开始由资本运作,转向了实业经营。
凭借优秀的承载性和超高性价比,华晨主打的金杯一举打开市场,引发抢购热潮。1999年,华晨中国再次登录港交所,融资6.5亿港元。
客车生意火爆,仰融又转向了乘用车。彼时中国没有自主研发技术,华晨中国通过购买技术生产了一代中华轿车,而这款车型也奠定了宝马与其合作的基础。
2003年,华晨宝马注册成立。华晨与宝马合资生产宝马全球销售最好的3系和5系轿车,这也就是后来的现金奶牛华晨宝马。此外,华晨还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建厂,生产雪佛兰卡车和SUV;成立华晨雷诺,引进雷诺汽车的经济型轿车等等。一系列操作下来,为华晨汽车未来几年的基本盘攒下本钱。
巅峰时期,华晨集团的市值高达246亿元,包含5家上市公司,以及158家关联公司。
不过危机总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
沉迷资本运作的仰融,把目标再次瞄向国际,计划70亿将英国罗浮引入宁波。
但也正是此举被沈阳政府看做华晨将要出逃沈阳的前奏。2002年,仰融与辽宁的谈判破裂,5月份避走美国,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而仰融出走后,华晨汽车也开始了下坡路。
2002年,中国轿车销量同比增长 56%,2003 年增幅进一步上升到 65%。可是,在这种快速扩大的市场中,华晨却渐渐跟不上了。2004年,"中华"轿车销量迅速下滑到 1.09 万辆,同比下降15%,经营亏损 6亿元。金杯"海狮"的销量为 6.1万辆,同比下降 18%,丢失了保持 5年的全国销量冠军,跟鼎盛时期的 2000年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2005年财报显示,华晨的亏损高达12.45亿港元。
2006年,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接手华晨。通过大打价格战、让出销售、财务等话语权与宝马合作,以及购买技术等方式,让病入膏肓的华晨汽车一度起死回生。
2006年华晨实现销量超20万辆,2007年华晨中华的销量保持上涨,把华晨盘活了。不过缺乏自主技术、极度依赖宝马也为日后的破产衰败埋下祸根。
2018年,华晨与宝马签署了协议,2022年前,宝马将从华晨汽车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权,届时宝马和华晨汽车分别持有华晨宝马75%和25%的股份,并不再纳入华晨汽车合并范围。
而华晨宝马却是收入重要来源,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华晨剔除华晨宝马利润分成后亏损分别达5.4亿、6亿、8.6亿、4.2亿、10.64亿元,总体亏损34.84亿元。
2020年,在连年亏损和疫情的冲击下,公司走向绝路。2020年11月20日,辽宁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华晨集团,正式宣告破产重整。
二、破产大逃亡
如果只是破产重组,想必也不会在投资者心中留下那么多的非议。仔细来看,华晨集团的破产重组,更像是早有预谋的逃债。
2020年8月,华晨汽车旗下多只存续债券出现暴跌,债权银行就华晨汽车债务问题组成了债委会,而华晨集团并没有进行相关披露;10月下旬,华晨汽车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17华汽05”在到期时无法兑付款。当时华晨集团承诺公司会在11月5日前支付利息,但本金的兑付遥遥无期;11月13日,债权人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11月13日向法院提起华晨集团破产重整申请。
而这中间的时间差,华晨却耍起了小聪明。
眼看还不上债,为了保护好优质资产,华晨集团于2020年5月22日和7月9日,分两次将华晨中国12%的股份,转移给了辽宁交投。而40多亿的转让款,却没有到华晨集团的账上,只因担心冻结。
更过分的是,华晨集团于9月22日,火速成立了一个子公司——辽宁鑫瑞汽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8天之后,华晨集团就将持有的华晨中华剩下的30%股份,无偿转移给了辽宁鑫瑞。
也就是所谓的股份下沉,为的就是加大债券投资人的追索难度。
还有更绝的,辽宁鑫瑞股权还被质押了。“17华汽05”债券持有人会议上,出席的华晨集团代表表示,这个第三方为吉林信托。但是具体到借款金额、期限,还有具体条款等内容,均没有任何披露。
明知还不上债,公司2020年临近兑付中,还不断发布确保兑现的承诺。
2020年8月18日,华晨集团发布公告承诺,“我公司将继续坚定履行国企职责,按时兑付到期债券,维护合法权益”。10月16日,即兑付日的一周之前,华晨集团又发布了一份针对“17华汽05”债券的公告,称本息兑付日为2020年10月23日。
一波接一波的操作,彻底激怒了监管层和债权人,但追回经济损失却遥遥无期了,因为11月20日,华晨集团正式宣告了破产重整。
而昨天的债权人大会,似乎也是对这场闹剧的收尾和交代。
8月31日,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会上共有三项议案,包括财产管理及变价方案、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两项议案,以及核心议案宝马中国收购“中华”汽车品牌。经由债权人表决,三项议案全部通过。
不过宝马中国收购“中华”汽车品牌的议案通过率不高,同意金额只占出席会议债权金额的57%,略超50%的最低限额,是通过比例最低的议案。
据知情人士表示,宝马收购华晨中华的议案放入华晨集团破产重整的大框架内并不理想。“希望华晨集团整体重整,而非把资产拆分出来一块一块地重整,这样会导致部分“垃圾”资产无人问津,分拆重整和清算没有多少差别,没有最大化发挥重整的价值,债券持有人利益得不到任何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晨汽车集团的偿债压力较大,负债总金额是资产评估市场价值的约2.5倍。华晨集团管理人在二债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8月13日,共计有6005家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金额约543.13亿元,管理人经审查初步确定及暂缓确定的债权金额约499.83亿元。
此外经调查,预计职工债权及未申报债权约120.01亿元,因此,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的预计负债总金额为619.84亿元。
三、尾声
回顾华晨的起起落落,留下的只剩一地鸡毛。
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经验教训。经营上,华晨的末路来源于持续亏损,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自主研发技术。不得不承认,在合资开放这么多年来,外方在合资中的地位依旧牢固,尤其在产品和技术上。不过中方也在持续成长中,像华晨和宝马这样极度依赖的案例实属个例,其后果也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
其次,就是资本市场的众生百态。起初靠着资本运作一路崛起风光无限的它,最终却因务危机欠债不还,成为债务人心中永远的痛。更引起投资者对信用债的恐慌,这种不良示范和连锁反应亦不是华晨一举破产可以承担的。
最后,中华这个品牌的寓意,在中国人心中分量很重,华晨让外资收购这个牌子,让民族情绪何处安放呢。
不过,有媒体刚刚表示联系了宝马中国相关负责人,宝马中国表示以上消息并不属实,宝马并没有收购中华品牌,计划收购对象是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虽不知真假,不过从今日的热搜可以看到,华晨中华的未来,或许宝马和华晨都要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