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评级频繁唱空中国银行业央行高调反击
外资评级频繁唱空中国银行业 央行高调反击
外资评级频繁唱空中国银行业 央行高调反击 更新时间:2010-2-25 0:28:44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宣昌能表示,希望主要评级机构基于客观标准对我国金融机构作出公正的评价,类似的评级调整不会影响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步伐。宣昌能同时承认,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较大挑战,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有所加大。 据媒体报道,23日,标普金融机构评级大中华区资深董事曾怡景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刺激政策逐渐退出,香港银行在内地相关资产风险将上升。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认为,即使今年经济运行平稳,香港银行内地贷款呆坏账比例也会上调,尤其是房地产、出口相关行业贷款。 外资评级频繁唱空 曾怡景表示,由于中国正在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许多企业的业务将受到如银行贷款收紧等政策的影响,贷款给这些企业的香港银行就面临一定压力。香港银行目前与内地有关的贷款约9700亿~9800亿港元,占整体贷款比例25%,但这一比重很快会上升到30%~40%,因此对银行未来经营影响深远。 曾怡景认为,内地的房地产企业和出口类的企业贷款质量更值得担忧。今年内地许多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压力,而其中部分企业持有香港银行的贷款,或者是这些银行在内地分行的贷款。他也不看好出口类企业的贷款质量,今年出口额虽然会有所回升,但是出口商所获得的利润可能还比较低。 这已经不是外资评级公司第一次唱空中国银行业。今年2月2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的评级从“C/D“级下调到“D“级。这是惠誉6年来首度下调中资银行的评级。 无独有偶,惠誉在降低中资银行的评级声明中也说,中信银行的资本状况曾位居中资银行前列,但因贷款规模的大幅增加而下降。同样,招商银行成熟的零售网点、充足的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和更加多样化的营收来源,在同行之中仍旧突出,但这些都不足以抵消资本充足水平的下降。惠誉认为,这两家银行去年贷款快速增长导致资本状况可能恶化,并且表内表外信用风险有所提升。 央行高调反击 但外资评级机构的说法遭到了中国央行的否认。22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刊发了对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宣昌能的专访,就惠誉下调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评级等问题予以高调“回击”。 “惠誉公司调低两家银行评级是基于自身判断作出的,我们希望,包括惠誉在内的主要评级机构基于客观标准对我国金融机构作出公正的评价。”宣昌能说,类似的评级调整不会影响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步伐。目前,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两家银行经营稳健,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流动性状况和盈利能力较好。广大金融服务消费者和投资者对这两家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投资价值会有自己的判断。惠誉公司调整两家银行评级,既未对市场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也不会影响金融管理部门对这两家银行的监管和支持。 但宣昌能也承认,近一年多来,银行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呈现“贷长、贷大、贷集中”的趋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较大挑战,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有所加大。同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略呈下降趋势,个别商业银行已接近8%的监管底线,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开始显现。此外,我国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普遍,受息差收窄、中间业务拓展缓慢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速有所放缓,盈利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