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物语

促进储蓄转为长期资金并非鼓励炒股

XiaoMing 0

促进储蓄转为长期资金并非鼓励“炒股”

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一时间,“监管层鼓励居民储蓄直接进入股市”“鼓励居民炒股”等消息频频见诸媒体,引发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事情果真如此吗?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些说法实际上是对监管政策的一种误读。倘若真是鼓励居民储蓄直接进入股市,那也只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短期的“小散”资金,与监管层提到的“长期资金”“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的目标并不匹配。

因此,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培育、壮大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未来,让居民收入结余部分通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等渠道,借助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由此,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目前“间接融资占比高、直接融资占比低”的融资结构失衡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好地平衡投资收益与风险。

厘清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居民储蓄、金融市场结构、资本市场资金来源这3个核心问题,以及我国居民储蓄此前如何与金融市场发生关联,今后又将如何发生关联。

众所周知,居民储蓄是一个国民经济核算概念,指的是收入用于消费后剩余的部分。在此前很长时间里,我国大部分居民储蓄均以银行存款形式“间接”地进入金融市场。需要注意的是,融资结构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容易产生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将居民储蓄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负债,抬升了国民经济杠杆率;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借款企业融资成本。

那么,居民储蓄如何与资本市场相关联?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是政府、企业、个人筹措长期资金的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长期证券市场,后者又可分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

不过,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特点是散户投资者数量众多,市场占比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稳定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因此,不断壮大机构投资者就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比之下,在直接融资比较发达的美国和英国,居民通过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方式来投资和配置资产十分常见。”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说,我国监管部门也是这个思路,主要培育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一部分资金也来自居民,至于是投资股市、债券,还是投资养老金“第三支柱”,这取决于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与此同时,包括居民、企业在内的资金持有人,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收益偏好投资。“手上的余钱既可作为存款放在银行,如短期存款、长期存款,也可拿去投资。比如,购买理财产品、委托给机构投资者投资,还可购买债券、投资资本市场、在商业银行柜台购买地方债等。”肖远企说。

肖远企表示,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结构失衡,间接融资占比高,直接融资占比低。因此,未来要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作用。

因此,《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培育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让居民储蓄通过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以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健康养老保险等方式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由此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结构平衡,而非“鼓励居民储蓄直接进入股市”。

据了解,未来监管层将更加注重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上述机构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理财产品利润

直播平台排行榜

股市周末可以取现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