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提速
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提速
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提速 更新时间:2011-1-1 7:55:59 自两个月前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近日利率市场化这一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频现报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财经》2010年会上就“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作的全面阐述和下一步工作设想,将利率市场化讨论推向了高潮。
众所周知,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定价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宏观调控的需要,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需要。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我国已于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这都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央行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构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立健全我国市场利率体系。2007年上海银行间市场拆放利率正式运行以来,Shibor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逐步确立,正逐步成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的定价基准。二是全面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进一步扩大,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调整了房贷利率浮动下限,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空间,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指导,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定价机制和提高定价能力,完善利率监测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四是中央银行利率调节体系逐步完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央行票据和回购利率发挥了引领利率走势的作用。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中央银行将利率定价权更多地赋予了金融机构,我国金融机构定价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微观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也随之不断增强,利率在调整资源配置和传导货币政策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但是,尽管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距离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即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真正实现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就必须尽快推进这项改革。我们现在重提“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表明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还非常大。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在本报发表的《价格总水平稳定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文,或许更充分地表明了此时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盛松成建议,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可以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的理财产品,满足百姓不断增长的保值增值需求。可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存款利率上浮可首先在具备了财务硬约束条件的金融机构中试点,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这样,既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也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同时认为,“利率市场化可及时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这一观点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实行利率市场化将有效抑制通胀,同时又不会伤害实体经济。
当然,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需要培育各方面的条件,人民银行已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积极促进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包括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他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包括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包括大力加强客户的教育,让客户了解企业的定价权;包括进一步确立市场定价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等等。
确实,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创造利率市场化的市场条件,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增加可交易的金融工具,扩大利率的覆盖范围;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包括市场的统一互联、交易规模的扩大、交易品种的增加、交易的集中登记清算;还需要加强商业银行的监管改革步伐,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努力发展中间业务,主动推行存款,贷款的利率市场化。甚至有专家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还要有序地发展影子银行体系,货币当局更要有独立的制定和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法律地位。
总之,利率市场化改革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事实上非常复杂。因为它涉及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经济领域的众多组成部分,因此他的改革非常之基础、非常之困难。现在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重提这个改革目标,就表明政府决心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对此更应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