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物语

买三只爆款基,平均亏超15% 新基民不能承受之重

Jack 0
买三只爆款基,平均亏超15% 新基民不能承受之重

幸福的基民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基民则各有各的不幸。

“一共买了八只基金,都是受好评的消费、医药、指数类基金,结果本金亏了三万二。”90后基民王欢(化名)一脸的懊恼,吐槽说:“人生第一次被基金套牢。”

另一边,新基民张清(化名)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发图并配文:“买了三只爆款基,现在平均亏损超15%。”

在过去一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均连涨三年。然而,很多基民都在喊着“亏钱了”,不少新入市的90后变成了“韭零后”。

最近刚刚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年报也给出了更直接的数据,在全年震荡市的背景下,公募基金2021年整体利润0.72万亿元,相比2020年,公募基金净收益2.002万亿元下降了64%。

但是,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却一直在增长,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5.57万亿,较2020年增长了28%。

同时,受益于基金在管规模创历史性新高,整体基金管理费收入大幅增长,2021年,公募基金管理人从基金资产中计提的管理费已超千亿级别,同比增长52.01%。

数据来源:天相投顾

多项数据之下,基金业的长期难题“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愈加突出。

有业内人士说,“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背后的一重原因是基民往往在错误的时点高位杀入,后续或在低位割肉或继续持有,“基民的高买低卖行为,固然与自身的冲动有关系,但某种程度上,与基金公司的发行节奏、代销渠道的宣传节奏有关。”

2022年,市场迎来了更加剧烈的动荡。

年轻人投资新体验

“能闭眼入的基金来了。”2021年初的一天,王欢收到了某关注公众号的推送。

在收到指令后,他会通过基金经理的履历、行业的前景和基金公司整体情况等信息来判断是否买入。

“金融行业具体的一些细化的东西我不是特别了解,所以选择会自己判断基金经理,也会特别留意一些银行理财经理或者网络大V推荐的产品”,对于选基,他这样说。

工作不满三年的王欢是2020年中开始买基金的,因为他发现,这一年,买基金已经成为朋友们茶余饭后热门话题,毕竟“脱贫比脱单更重要”。

据《中国家庭财富支付报告》显示,在2020年的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90后占了一半以上。

2020年,公募基金也取得了大丰收,而且成功“出圈”,频繁登上热搜。

纵观2020年公募基金的整体表现,可以用“超乎预期”来形容。

截至年底,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创下近11年来的新高,普通股票型基金达59.69%,偏股混合型基金也达到了58.15%,都同时超过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

此外,净值翻倍的基金达到了89只,体现了强大的赚钱效应,也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有一些社会阅历,也攒下了一笔不小的存款的王欢开始买起了基金。

刚开始买了2万元发觉收益不错后,他就把投入金额增加到了8万,2021年初整体投资额已超过二十万元。

“我们这批新基民投资的基金一般都围绕着白酒、消费以及医药这些热度高的行业,刚开始入市普遍收益不错,接近20%。”

正如雪球网大V金伟民所说,虽然很多热门基金在此前一段时间涨势喜人,但这可能也意味着基金所属的行业估值已经偏高,在此时买入,就会有一定的风险。

到了2021年农历新年后,市场出现了变化,白酒、医药等板块大幅回调。

截至2021年年底,王欢的基金账户上已无盈利,本金亏损也超过了三万。

复盘去年一年的操作,王欢最懊恼的是,不应该在2021年高位的环境下加大投入,买了几只爆款新基金,“这些买进来后,就没怎么盈利过。”

7年还没回本的高位基

面对亏损,2020年底入市的张清直言自己缺乏判断力,“整体市场看错了,基金也选错了,不该买这些话题度高的爆款基金。”

在2021年初,市场上一日售罄的日光基金屡见不鲜。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18日,2021年新成立基金351只,合计募集规模10063.05亿元,同比几乎翻了一番。

仅仅3个月的时间之内新基金成立规模就超过了万亿,创下了公募基金业的新纪录。

但是,这些大量涌入新基金的投资人没有这么幸运,多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虽然理财经理和基金公司都在说“基金投资需要坚持长期价值投资”,但是张清还是有一些疑惑,“我买的基金是否要长期持有?”

数据显示,在上一轮牛市发行的新基金,截至目前仍有30只左右负收益。

2015年,沪深300指数从年初的2430点一路飙升至5480点,随后又跌至2720点。在这30只左右的负收益基金中,成立于2015年4月和5月的新基金也占了大部分比重。

比如成立于2015年5月15日的华夏领先,截至4月8日,该基金的最新净值为0.69。

成立至今跌幅较大的是长盛国企改革,该基金自2015年6月4日成立以来,回报率为-49.5%,几乎腰斩。

“长期投资并不等于价值投资”深圳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以前业内有一些很不好的声音,大致意思就是,让客户相信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长期持有,客户持有才有公司的长期盈利(也就是管理费)。

互联网渠道助推

像王欢这样的情况也并非个案,在去年的基金发行大年,更多的90后基金小白通过互联网平台买入了平台推荐的基金产品,持有至今,多数被套。

“今年的业务重点就是卖产品,基金是重要的一块。”2022年初,一位来自中信建投证券的理财经理这样说。

在传统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大发展之时,互联网代销渠道快速崛起。

代销业内,互联网渠道一般有着“三大四小”的说法。

“三大”指的是蚂蚁基金、天天基金、腾讯旗下的腾安基金,“四小”指的是上海基煜基金、盈米基金、雪球旗下的蛋卷基金和汇成基金。

业内人士介绍,2018年后,蚂蚁集团下的支付宝理财业务全力出击公募产品代销业务,其销售策略是借鉴余额宝的成功营销经验,重在吸引传统代销渠道之外的长尾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

伴随着互联网代销渠道的迅速发展,基金公司产品布局方式也发生改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现在一些基民特别是比较年轻的基民,基金持有的期限普遍比较短,因此C类费率上的优势体现得会比较充分。

根据基金合同,基金C类份额免除前端收费,投资者持有期间仅收取销售服务费。

目前,多只基金新增的C份额均免除了申购费用,而且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销售服务费率为0.10%/年。而A类份额要收取一次性的认申购费,C类按照年化费率持续收取。

一边是,基金公司大举增设C类份额迎合互联网渠道销售需求,另一边是,C类份额销售量大幅增长,但代销渠道的推介和榜单却颇受业界争议。

比如蚂蚁财富平台,以前的基金销量类榜单,主要看的是买入的维度,而忽视了赎回的量,榜单底层数据不精准。

而在“定投绩优基”的收益率指标上,只显示近1年内的投资收益率,而没有长期业绩的展示。

一位基金评价人士直言,因互联网渠道的投资者教育未有效跟进,这也导致年轻投资人受到较大损害。

管理规模控制在能力圈范围内

在去年的市场上,有的基金公司在高点抢发新基金,虽然规模大爆,但是却套牢一大批基民。

而有的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中,把认购规模控制在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内,不盲目追求规模,追求爆款,想给持有人带来更好的体验。

一份来自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展示,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总利润排名前五名包括,广发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和国泰基金。

数据来源:天相投顾

值得关注的是,广发基金、天弘基金管理规模均超过万亿元,富国基金和博时基金的管理规模也超过了八千亿元。

截至2021年底,国泰基金旗下公募基金208 只、养老金产品13 只、资产委托组合170个,各类资产合计管理规模达6828亿元。

但是在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总利润排名榜单上,国泰基金在2021年为客户赚取了258.34亿元的利润。特别是在权益基金榜单上,国泰基金以183.04亿的利润位居权益类基金赚钱榜第一。

国泰基金表示,他们注重持有人的利益,在设计基金产品的时候,会通过对每位基金经理的研究,精准匹配合适的产品,让合适的人管理合适的基金,在产品设计中,把认购规模控制在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内,防止由于基金产品规模过大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另一方面,国泰基金还发行创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国泰研究精选,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对此,多位基金业评论人士表示认可,看他们看来,优秀管理人应该具备赚钱能力强和产品投资体验好这两个特质,“毕竟为持有人持续赚取回报才是王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