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物语

全运会速度轮滑双冠王,一位退役9年重返滑道的新手妈妈

Eric 0

9年前比赛中的一次受伤

令臧应璐选择了退役

当时的她没有想到

9年后

自己依旧可以站在全国性的比赛上

收获金牌

用她的话说

“最大赢家,一次获得2枚”

第十四届全运会轮滑项目比赛中

35岁的上海选手臧应璐

勇夺速度轮滑女子组

500米、1000米两个项目的冠军

不同的是

重返赛场的她多了两个身份

——新手妈妈与轮滑运动推广者

新身份是挑战,也是动力

激励着她全力拼搏,不留遗憾

“这次的机会很难得,是轮滑项目首次进入全运会。”臧应璐介绍,由于轮滑运动受到的气候和场地限制条件比较小,且轮滑用具本身又比较便于携带,简单的轮滑技术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更是一项将健身、竞技、娱乐、趣味、技巧与艺术集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

或许在普通人看来,35岁的年纪已经过了运动员的黄金巅峰,而且孩子还不满周岁,训练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再一次站上赛场,是不是有一些天方夜谭?

选择参加比赛前,臧应璐坦言自己的确有过心理斗争。“宝宝只有8个月,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也需要恢复体能,对手什么样也不知道。”一道道坎摆在臧应璐面前,短短3个月,退役9年的臧应璐需要恢复身体,没有很好的训练条件仍需达到竞技状态,“这真是不可能的任务”。

能站上全运会展示速度轮滑是非常难得的,臧应璐说,这是推广轮滑最好的舞台。“中国最高级别的比赛影响力非常大,我更想以一名推广者的身份来贡献力量,展示速度轮滑的魅力、竞技体育的精神。”

“非常感谢我妈妈帮我带宝宝,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臧应璐说,孩子是她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我想送给宝宝一块奖牌,作为她周岁的礼物,这个纪念一定会在她长大以后成为她最骄傲和坚强的动力。”

那段时间臧应璐在老家沈阳训练,日复一日,“每天都在不停地滑,不想休息,不想停下来,非常怕辜负母亲的付出。”臧应璐笑着说,在沈阳的母亲河浑河边上有个体育公园,许多爱好轮滑运动的大爷在里面轮滑。

“起初,我跟不上他们,训练一阵后慢慢跟得上了,再后面我就领滑了。”有的大爷会在臧应璐训练时录视频,便于她回去琢磨动作。“参加比赛前,他们都鼓励我‘璐璐你一定能行,加油’。”全运会夺冠后,她特意回到公园,向大家表达她的感谢。

全运会上,500米速度轮滑最后50米直线冲刺时,臧应璐为了超越对手,奋不顾身地向前冲线,摔出了十多米,膝盖也受了伤。

“当时我知道自己赢了,摔倒没有太大疼痛,而是很兴奋地正臂欢呼。”臧应璐边说边拿起战袍,衣服从腰部一直划破到大腿,“夺冠后我还想绕场一周的,但衣服划得太厉害,实在不方便,就吼了几下。”

此后的1000米项目前一晚,臧应璐没有休息好,思绪烦乱,想了很多。“这场比赛有可能是我轮滑生涯最后一场1000米了,所以我还是调整好心态,尽力拼搏。”这一次,她如愿以偿赛后绕场一周。

臧应璐曾是中国速度轮滑国家队队员

连续10年蝉联全国锦标赛冠军

代表中国队多次参加国际赛事并取得佳绩

退役9年后

以轮滑运动推广者的身份重回赛场

臧应璐说

竞技体育的魅力不是永占巅峰

而是每一次摔倒后都能重新站起来

写在最后

过去一周,东方网·纵相视频找到了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项目比赛中,为上海拿下冠军的一群人。这中间,有73岁的全运会最高龄选手——乒乓球70岁以上组女单冠军沃霞芬;有早已名声在外的上海三林舞龙队;还有放弃暑假战高温备战,拿下健身气功冠军的上海海事大学的老师们;以及为了健康打太极,没想到冠军拿到手软的新场镇太极拳队……一块块沉甸甸的金牌背后,是一颗颗爱好运动的心,以及作为普通人那份难得的坚持。

记者:陈丽娜 汪伟秋 丁一涵

来源: 东方网

隔音降噪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