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地址
文章目录:
1、福州八一钢铁厂2、致敬曾经和正奋战在警营中的退役军人3、从白手起家到“兵团制造”做优做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发展综述之三
福州八一钢铁厂
福州黑色金属冶炼历史悠久。后梁龙德二年(922年),王审知以铁铸开元通宝铁币,为福建历史上首次以铁铸钱。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又铸“永隆通宝”,后晋天福九年再铸“天德通宝”,此时炼铁技术和矿冶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北宋,福州炼铁技术和矿冶能力进一步发展,庆历年间(1041~1048年)福州开元寺铸大铁佛,其形象为叠掌盘足坐于莲花台上,外披泥金,高5.3米,宽4米,重1.5万多公斤,造工精巧,极有艺术价值,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金属造像中最大的一尊。宋《三山志》还记载福州炼铁情况,“品有三,初炼去矿用铸器物为生铁,再三销拍以作槌,炼成片为铁,亦曰熟铁,生柔相杂作刀剑,锋刃如钢,即钢铁”,当时福州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黑色金属冶炼技术。清代,黑色金属冶炼已具相当水平。清顺治四年(1647年),福州鼓山涌泉寺铸铁三圣佛像,重1.65万公斤。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铸的一口悬钟,重2000公斤,钟身刻有佛号和整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6372字,铸造工艺令世人钦佩。同治七年(1868年),马尾船政局开始铸造轮船配件。同治九年至十一年相继建造“万年青”、“扬武”兵轮近30艘,所需铸件均由该局自制。光绪三十年(1904年),福州私营集成机器厂能浇铸蒸汽锅炉及小轮船机配件。民国8~11年(1919~1922年),福州莲宅、水部一带设立私营铸造作坊,生产铸铁件。民国33年5月,福州成立铸鼎手工业同业公会,至民国38年1月,福州市政府下令解散福州铸鼎手工业同业公会时,福州有手工业铸鼎作坊隆兴、隆记、胜利、泰和兴、福兴等5家。还有大中、林福华、林泰成、广福利、广福兴等机器制造厂家兼营铸造。
1954年,闽清县成立金沙炼铁厂,采用小高炉炼铁,翌年,生产生铁60吨。1956年,永泰县在淡洋创办炼铁厂,至翌年2月共产生铁6.7吨。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永泰县有61个炼铁点,建有3318个小炼铁炉。福清县成立福清钢铁厂,年产生铁2500吨。福州通用机器厂铸造车间炼出福州市第一炉钢。当年,福州16个机器厂共炼钢6356.7吨,参加炼钢的工人有3848人。翌年,福州通用机器厂铸造车间划出单独组建福州六三钢厂,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54万元。福州八一钢铁厂建成2座28立方米铁高炉及转炉1座,年产转炉钢6016吨。闽侯专区白沙钢铁厂成立并建成2.2立方米高炉3座,开始生产钢铁。闽清县小高炉生产生铁229吨。1960年,福州市共有福州八一钢铁厂、福州六三钢厂、福州铁合金厂、闽侯铁合金厂、闽侯专区白沙钢铁厂、福州战坂铁厂、福清钢铁厂等6家钢铁企业及永泰、闽清炼铁点。“大跃进”中,福州建有大小转炉75座、小高炉6395座。由于大搞群众运动,盲目追求产量,造成产品质量低劣、能耗高、物耗大,企业亏损。永泰县生产生铁2526吨,亏损137.08万元;福州市冶金系统亏损675.5万元。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福州八一钢铁厂、闽侯专区白沙钢铁厂先后下马,转产钙镁磷肥;福州六三钢厂下马改为铸锅厂,福清钢铁厂歇业。永泰县一批炼铁点也相继停产歇业。1966年12月,福州八一磷肥厂建成2400KVA3吨电弧炉1座,开始生产铸钢;福清钢铁厂建成1800KVA炼铁矿热炉,生产铸造生铁;福州铁合金厂也投产铸钢。当年,福州铁合金厂产铸钢件152.72吨。翌年,福州八一磷肥厂产电炉钢479吨,铸钢件104吨。1973年1月,福州铁厂在福州硫酸厂炼铁车间基础上成立,并建成400KVA炼铁矿热炉1座,年产生铁733吨。1974~1975年,福清钢铁厂建成1800KVA6立方米炼铁炉,福州铁厂1000KVA电炉投产,福州钢铁产量迅速上升。1975年,共生产钢5000吨,生铁1.35万吨、铁合金2500吨。1976~1977年,福州钢铁厂(前身为福州八一磷肥厂)建成1800KVA矿热炉1座;福州铁厂14米链篦机转窑试制成功直接还原铁,为国内直接还原铁代替废钢作原料炼钢的生产工艺发展作出贡献。1978年,直接还原铁工艺和产品通过福建省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1979年,直接还原铁技术获福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当年,福州铁厂产铁3145吨,为建厂以来最高水平;福州钢铁磷肥厂(福州钢铁厂更名)产电炉钢2401吨、铸钢件590吨;福州铁合金厂产铸钢件105.2吨。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深入发展,国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减少政策性亏损补贴,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减少亏损,福州铁厂在减少生铁生产的同时,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紧俏产品缝纫机铁架,当年产生铁2200吨、缝纫机架铸件4000吨。1983年,福州八一钢铁厂(福州钢铁磷肥厂更名)开发新产品50~100毫米钢坯,当年产电炉钢3879吨、钢坯9606吨、生铁6200吨。福清钢铁厂出口新加坡生铁1000余吨。翌年,福州八一钢铁厂试产20Mnsi低合金钢钢坯,被福州市确认为新产品。并在炼钢车间安装3200KVA5吨电弧炉;福州铁合金厂与香港万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合资创办榕港铝业有限公司,当年,生产铸钢141吨后停产,转轨生产铝合金深加工产品。1985年4月,福州八一钢铁厂3200KVA5吨电弧炉建成投产。是年,福州八一钢铁厂产电炉钢7745吨、钢坯7719吨、生铁7272吨;福清钢铁厂产生铁7000吨;福州铁厂产生铁2739吨。1988年9月,福州八一钢铁厂与首钢特殊钢公司联营,更名为福州特殊钢厂。同年,福州第一钢铁厂(福州铁厂更名)调整产品结构,停止生铁生产,转轨生产普通冷轧带钢。1989年12月,福州特殊钢厂建成Φ2.9×40米链篦机转窑车间,并进行直接还原铁试验成功,被评为1989年国家冶金工业部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91年,福州特殊钢厂试制成功新型空贝氏体钢坯,并小批量投入生产。福州第一钢铁厂与台湾金功铸造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福州瑞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铸件。翌年,福州特殊钢厂新型空贝氏体钢坯通过福建省冶金工业厅主持的专家鉴定,并建成5500KVA10吨电弧炉,生产20Mnsi低合金钢,当年生产新型空贝氏体钢坯9356吨、生铁2686吨。1993年,福州特殊钢厂加大引资嫁接步伐,与菲律宾国泰集团合资创办福州福泰钢铁有限公司。1994年,福州福泰钢铁有限公司停产生铁,当年产电炉钢6660吨、钢坯4675吨;福清钢铁厂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对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保持良好势头,当年产生铁3279吨,完成工业总产值872.59万元,实现税利90万元。
致敬曾经和正奋战在警营中的退役军人
戎装换警服 初心永不改
建军95周年之际
致敬曾经和正奋战在
警营中的退役军人
历史的时钟,披着晨光和云霞,迈着铿锵的脚步,永远向前。
1927—2022,95年的岁月长河中,映照着信仰的波光,传承着红色的基因。一代代军人离开军营踏入警营,带着往日的优良作风,续写着新的辉煌。着装转换了,而本色依旧。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走近曾经和正奋战在警营中的退役军人……忆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看今朝,永不更改的初心。
“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
信仰认定了就是一辈子
崔道植,1934年6月出生,1951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待赶赴抗美援朝战场,服役于东北军区整训第十六团,1953年12月入党;1955年5月,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为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曾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正处级侦查员(已退休),系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军故事:1951年,崔道植在翻译训练团学习工作,多次因练兵、学习成绩优良获奖。当时,老班长送给他一本书——方志敏的手抄本《可爱的中国》,拿到书后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书中,他看到了方志敏对可爱中国的描写,不禁感叹道:中国,原来可以这样美;人啊,原来可以在这样美的中国里活着。
从警事迹:在67年的公安生涯中,崔道植始终战斗在刑侦一线,先后参与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研发的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这些年里,他经手了很多疑难要案,在甘肃白银案、张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白宝山袭军袭警案件的侦办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94年退休以来,崔道植退而不休,始终工作在刑侦一线。
所获荣誉:崔道植先后获得“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2021年6月29日,崔道植获得“七一勋章”;12月,崔道植当选“2021年度法治人物”。
“八一”感言:从军营到警营,我的身份变了、职责变了,但信仰和初心始终如一。信仰认定了就是一辈子,就要发自内心、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站得稳、靠得住。
改革先锋邱娥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邱娥国,1946年5月出生,1964年9月参军入伍,服役于福建省军区三明军分区,196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曾任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广润门派出所、筷子巷派出所民警,筷子巷派出所副所长,西湖分局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教导员,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已退休)。
从军故事:当兵的时候,邱娥国是连队里的三炮手,专门传送炮弹。他每天认真琢磨动作要领,后来成了连里的训练尖子。不仅如此,邱娥国一天到晚闲不住,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他当过炊事员,养过猪。别人不愿干的活,他都抢着干。在部队,他被评为“五好战士”“模范共青团员”。
从警事迹:1994年2月2日,在丰城市到南昌县的105国道上,发生一起特大恶性杀人越货抛尸焚车案,凶残的歹徒杀害司机后,劫走价值30万元的6吨6米长的铝合金。江西省公安厅、南昌市公安局组成联合侦破组,在全市展开排查赃物工作,但好几个月都没有线索。接到任务后,邱娥国把辖区内可以存放6吨6米长的铝合金的地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他检查一所中学的仓库时,发现了犯罪分子销赃的货物。专案组以此线索为突破口,迅速破获了这起案件。2007年5月,邱娥国光荣退休。他创立的发放警民联系卡、警民联系牌等便民措施,至今还是基层社区民警的工作法宝。
所获荣誉:邱娥国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曾当选全国十五大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八一”感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兵就当个好兵,当警察就当个好警察,退休了就当个好市民。
“最有面子的农民警察”李树干
为人民服务的步伐始终在路上
李树干,1959年10月出生,1978年5月参军,服役于第二炮兵80804部队,1983年10月入党。1991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曾为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公安局氾水派出所民警(已退休)。现任氾水镇牌坊村党总支副书记兼网格总长。
从军故事:在部队时,李树干曾多次参加部队部署的抢险救灾、开山育林等任务。在一次执行爆破任务中,李树干看到一名党员战士扛着炸药包冲在了最危险的地方,深受感动决心向党组织靠拢。
从警事迹:入警后,李树干30年如一日,以“脱下警服不忘自己是警察,穿上警服不忘自己是农民”的爱民情怀,长年一个人坚守在氾光湖的孤岛上,牢记宗旨、实干为民、锐意创新、淡泊名利,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一方平安,被称为“最有面子的农民警察”。2011年,李树干的女儿在上海遭遇严重车祸。正当他赶到医院看望时,一项国家重点工程工地发生纠纷,李树干及时赶回进行多方调解,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所获荣誉:李树干曾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楷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时代楷模、江苏最美警察等。
“八一”感言: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休警察,我要把在部队的那种奉献精神、当警察的那种吃苦精神,始终坚持下去,为老百姓去服务。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步伐始终在路上,一刻也不能停歇。
“警务孺子牛”谭善爱
转业不转志永远不忘初心
谭善爱,1964年出生,1983年10月参军入伍,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广州军区42集团军、广州军区司令部直属队、驻香港部队、驻澳门部队服役。2005年12月转业至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工作,现任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二级高级警长。
从军故事:“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上,谭善爱铿锵有力的声音和坚毅的目光,让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1999年初,谭善爱再次被委以重任,抽调到驻澳门部队筹备组,参与进驻澳门、升旗仪式等工作。在22年的军旅生涯中,谭善爱先后参与、见证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从警事迹:2008年,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决定组建特种保卫大队,并确定由谭善爱担任大队长。受领任务以后,谭善爱把在部队培养的优良作风和在警队积累的工作经验,融入到这支队伍的管理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完成了12个中队,人员超过1000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带领这支队伍协助开展扫黑除恶、社会面巡逻防控、抢险救灾,圆满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任务。
所获荣誉:谭善爱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连续五年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公务员,荣获深圳市公安系统首届“警务孺子牛”金质功勋奖章,被评为深圳最美退役军人。
“八一”感言:转业不转志,不管身着橄榄绿还是警服蓝,我都一样不忘初心,并将继续为守护群众的安全、维护深圳的平安稳定作出贡献。
“新警”张迪
岁月改变容颜不改忠诚本色
张迪,2000年出生,2017年9月应征入伍,原武警云南边防总队西双版纳边防支队战士。2019年1月1日,转改为移民管理警察,现为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海边境管理大队易武边境检查站一级警员。
从军故事:2017年,张迪来到易武边境检查站,每次上勤都穿着防弹衣和头盔,平均每天检查车辆800余辆、核查对比信息2000余条。2018年9月,张迪在对一辆物流车进行检查时,发现一单从打洛寄往湖南邵阳的茶叶较为可疑:这箱茶叶无论是从高度、重量还是捆绑方式上看都与以往不同。通过重点检查,张迪最终在邮寄的27件茶叶中查出5件藏有毒品,成功查获冰毒19千克。
从警事迹:2019年7月,张迪检查一辆拉运香蕉的大货车,询问驾驶员时发现这辆车的货运信息存在疑点,于是对车辆进行重点检查。次日凌晨5时23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张迪和队友从货车最底层的香蕉中查获毒品19千克,后经顺线延伸,查获犯罪嫌疑人4名。
所获荣誉:张迪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八一”感言:从橄榄绿到警服蓝,岁月改变容颜,不改忠诚本色,我将继续戍守边疆,守护祖国边境安全稳定。
本报记者李昌林、实习记者彭华美
文字素材及图片提供:
本报记者宋晨、曾芳洲、赵家新、彭晓娟、谢丽勋、李冰洁,通讯员郑玮、侯博、丁见龙、刘格彤、聂莎、徐丹、吴国玮、姚眉
来源: 人民公安报
从白手起家到“兵团制造”做优做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发展综述之三
这是持续筑牢的发展根基——从节衣缩食、白手起家,书写兵团乃至新疆工业化发展的第一笔,到主动融入新疆“九大产业集群”,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具有兵团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拔节生长。
这是不断培育的竞争优势——做优做强“兵团制造”,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进,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量质齐升,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70载辉煌岁月,70载奋斗征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翻开兵团70年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一条奋鞭策马、砥砺前行、扎实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赫然眼前,开始从“农业兵团”向“工业兵团”过渡,从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向多元赛道进发。工业经济昂起龙头,促进兵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
栉风沐雨 蝶变跃升
身穿军装,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在园区中穿梭;系上棉纺厂纺织女工围兜,在纺织机旁拍照留念;唱一支歌,吃一餐军垦饭……在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旅游园,游客可以徜徉其中,沉浸式感受那段火热的岁月。
“1958工业记忆”,屋顶上的几个大字,诉说着兵团工业历史的厚重。
这里是由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厂区改造而成的旅游园。工厂于1958年8月17日破土动工,1960年正式建成投产,是兵团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发展轻纺工业的一个重要工程。
兵团是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成立伊始,兵团人就在艰苦的环境中,节衣缩食创办起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生产出新疆众多的“第一个”工业品。
1960年7月20日,八一造纸厂生产的新疆自制的第一张有光纸问世;1960年8月1日,自治区第二大棉纺织企业、兵团第一个大型棉纺织联合企业——八一棉纺织厂建成试产;1960年12月31日,八一毛纺织厂生产出新疆第一根毛条……
1954年,从农副产品加工起步的兵团工业年增加值仅为2400万元。锐意革新的兵团人奋发图强,加快推动工业起步发展,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的工业体系。
进入新世纪,兵团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和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两大基地,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氯碱化工等产业,实现由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并举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工业总量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从1954年的240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千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兵团工业结构从初期的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业、绿色化工业、棉花和纺织服装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为主导的产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天业、天富、天润、天康等一批兵团“天”字号企业迅速成长壮大,逐渐成为新疆各领域的领军企业,有力推动新疆和兵团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
转型升级 动能充沛
近日,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天业”)年产25万吨煤制乙醇项目成功打通全流程,顺利产出无水乙醇,标志着该项目全面开车成功。
至此,作为新疆天业的控股股东,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集团”)在现代煤化工领域成功形成了以煤制合成气为源头,甲醇、草酸、乙醇、乙二醇等多种产业链条耦合互补的“一头多线”发展格局。
天业集团曾以聚氯乙烯树脂和农用地膜先进技术领跑全国,如今,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天业集团以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全力打造工农商一体化深度融合循环经济竞争新优势,积极推进氯碱化工、现代煤化工向多元化、高端化、低碳化发展。
天业之变,是兵团产业结构转型乐章中的一记强音。
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兵团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枝”,产业“逆生长”——
推动特色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第十三师陕煤集团千亿级煤化工、天业集团耦合绿色特种树脂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绿色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加快。
促进棉花和纺织服装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突破聚酯等合成纤维短板,提升织造、印染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建设综合性纺织工业基地和服装产业集群。
扩大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业规模。依托中新建农牧集团整合资源、打造龙头,持续提升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能力,兵团生产的鲜食水果、番茄等绿色食品圈粉无数。
持续放大创新第一动力,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不断探索进取,兵团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向“新”而行,步履铿锵——
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主动融入新疆能源基地布局,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拉长新材料产业链条,提升硅基、铝基、镁基等产品附加值,拓展“电解铝—铝型材—铝制品”产业链和硅铝合金深加工制造产业链,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全力攻关升级装备制造业,加快国产采棉机智能制造,以建设国内领先的航空教育研学基地、国产航空装备试验试飞基地、航空物流基地、飞机拆解回收循环利用创新基地、航空运输联动新型基地、航空配套产业基地“六大基地”为抓手,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通航产业集群。
几番攻坚,一路耕耘,兵团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书写了一份实干笃行、稳中求进的亮眼答卷。
向“新”而行 发展提“质”
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攻克国产采棉机“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成为兵团首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N型单晶用料(多晶硅)”,填补了新疆同类产品生产空白……
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兵团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最优增量”。
兵团持续打造“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等,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构建小升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上市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兵团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4家,兵团创新型企业230家,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兵团工业绿色转型按下“加速键”,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工业“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显著提升。
在新疆德欣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余热回收节能设备在高效运转。这家企业对尾气燃烧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为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6家企业供应工业蒸汽和热能,实现余热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天然气350万立方米,为公司增加收入1000万元;
在新疆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农业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实时监控与追踪田间管理、采运交售等环节,为职工群众种地解除后顾之忧;
……
兵团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智改数转网联”进程。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让基底更强、基本盘更稳。
70年风雨兼程,兵团新型工业化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广。接续奋斗,努力耕耘,兵团必将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