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民宿,建起农家乐、发展古道游……紫洪山村活起来
古老的银杏树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落满一地,像是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走进兰亭街道紫洪山村,人们的目光被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吸引,这棵有着1600年树龄的银杏树,见证了村庄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村里,伴随着这棵古树的还有不少古老的台门。今年以来,紫洪山村以发展“清廉村居”为契机,拓宽村内道路,整治环境卫生,由此来推动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等,带动村民致富。
环境整治“一考到底”
根据兰亭街道制定的传统村落配套工程,今年,紫洪山村开始了道路拓宽、硬化,新建长廊凉亭。据村干部介绍,村口的路原本很窄,大型车辆开不进村,为此,村里将800米长的村道拓宽到5米宽,方便车辆进出。在古银杏树旁边还建起了长廊,村民们茶余饭后在这里散步、聊天。
为了彻底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今年,紫洪山村探索实施“农户考核”模式。针对农户房前屋后、庭院、田间地头以及公共场所堆积物等,整治重点难点,采取“一考到底”模式,并按户均每年300元标准,实行农户环境卫生责任制奖罚制度。
同时,由村两委班子、部分党员、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村级环境卫生检查小组,每月对问题点进行拍照取证,结合主题党日、远教广场、上门送达等形式进行曝光、晒单,对整改不到位的,将按每次100元进行扣罚,对屡教不改户,将与年底村级各类评选评优挂钩,营造群众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公厕精细化管理,紫洪山村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契机,注重突出古村特色元素,新建或改建17座仿古水冲式公厕,并委托第三方落实专门保洁人员,明确保洁标准,细化保洁事项。同时,强化公厕日常考核,建立网格长、村民小组长评议小组,实行“月度考评、年终评议”制度,推行村干部“公厕长”挂牌管理,对包干公厕“一日一巡”,实时接受群众全程监督,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
漫步在紫洪山村,随处可见古老的台门,古朴的雕塑。据介绍,紫洪山各自然村有大小台门30多个。走进台门,可以发现不少台门用料考究,精雕细琢的“牛腿”、繁复工艺的门窗,廊下四周相通,便于雨水贯通,建筑的巧妙和做工的精细无不显示当年屋子主人的品位。除了台门,紫洪山村还有古桥、古祠堂等。另外,至今还保存着妃子岭步道、王现古道和紫洪岭步道,三条古道全长约8.4公里,这里空气清新,茂林修竹,适合徒步游玩。
据村干部介绍,村里以留守老人居多,但一到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少,走古道、拍照留念、参观老台门等。相关人士建议,紫洪山村依托丰厚的历史资源,可以将闲置的台门改造成民宿,发展农家乐、古道游等项目,挖掘村里独有的特色,吸引城里人前来休闲度假,从而带动村级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