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物语

改革扬帆增动力 擎旗奋进谱新篇

Wang 0

内容摘要: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谋划纵深推进改革

——高位推动,对标对表改。坚持落实“一把手”抓改革主体责任,全面构建州县乡三级责任体系,环环扣紧责任链条。州委主要领导始终做到重要改革事项亲自部署、重大改革方案亲自把关、关键改革环节亲自协调,科学谋划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召开州委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67次,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对标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科学谋划改革事项,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等195个改革文件和方案。“一把手抓改革”成为一项成熟责任机制坚持下来,“改革抓一把手”成为一项有效工作措施常态推广。

——统筹推进,凝聚合力改。实行“州级统筹+部门负责+专人管理”层层抓落实模式,按照“适时动态管理”“一季度一调度”“一年度一总结”的台账调度形式,强化改革任务推进过程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组织实施年度改革要点1354项,规划改革任务424项;涉及黔西南州的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事项452项、完成429项,省委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事项365项、完成343项。

——试点推行,大胆探索改。2016年,将全州划分为“五大战区”,实行划区决战、主官领战、集团会战、群众参战、挂图督战的脱贫攻坚“战区制”,州四大家和兴义军分区各负责一个战区,州县乡村四级主官领战,全力以赴攻坚。2019年6月20日,全州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33.85万人搬迁入住任务,搬迁人口总数全国排名第二、贵州排名第一。“战区制”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推广。2023年,黔西南州坚持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制定主体责任、协办事务、负面事项“三张清单”,实施减工作事务、减牌子制度、减会议文件、减报表材料、减督考调研“五项减负行动”,落实干部、经费、项目、政策“四项措施”,形成“4354”工作机制,为村级组织明责减负、松绑赋能,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推广。

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聚焦“四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财税金融、科技体制和大数据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全力推动能源、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基础材料及加工、特色轻工等重点产业企业产能有效释放。坚持“富矿精开”,以煤、电为主的现代能源持续发力,以电解铝、铁合金为主的基础材料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兴仁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义龙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白酒、食品、健康医药为主的特色轻工,以石材为主的新型建材等产业板块稳定增长、持续发展。推动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形成兴仁薏仁米、普安红茶、望谟板栗、册亨茶油、贞丰花椒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获批设立贞丰经济开发区。兴仁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国家级经开区培育对象。全州经济总量从2013年的535.46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552.24亿元。

——扶贫开发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革彰显新担当。在全省率先推广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打通扶贫、公安等部门数据,通过数据互通共享、自动比对,使精准识别比对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建立“智慧金州”指挥作战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管理,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项目落实情况进行适时分析、预测,为脱贫攻坚决策提供依据。创新实施新市民计划,编制发布《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及36项州级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个以标准化试点发布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市州。

2020年,全州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累计减贫47.13万人,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3+1”保障巩固、脱贫人口增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升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深化东西部协作,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州未发生规模性返贫。

——民主法治领域改革跨出新步伐。出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立法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地方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争议较大的重要地方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工作规范》等,修订《州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条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条例》等。积极探索院坝协商、社区协商、园区协商,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创新建立州政协委员每年至少提交1件提案、每年至少参加1次界别活动、每年至少对接联系1次界别群众的“三个一”履职机制,完善政协班子每名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个界别、每年组织一次调研或委员视察活动、每年牵头组织一次对口协商活动“三个一”工作机制,丰富和保障人民民主的形式与实质,提升政协协商服务基层治理水平。加快法治黔西南建设,兴义市被省委依法治省办作为全国第三批次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荐地区向中央依法治国办进行申报。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普安县青山中心派出所和贞丰县北盘江中心派出所获公安部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质效,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矫正”中心,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人数大幅度下降。

——文体旅体制改革展现新气象。坚持创新、融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气候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推动文旅、体旅、康旅等业态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加油文化”研究阐释、宣传推介、陈列展示、文库建设,持续提升“加油文化”知名度。全面梳理黔西南书院文化源流和崇文重教文风文脉,恢复笔山书院,设立安龙加油书院。加快打造“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文旅宣传品牌,推动旅游产业优势转化提升。全力打造“万峰林马拉松”赛事品牌,建成半程马拉松赛道21.0975公里,布局赛道沿线森林公园、飞行营地、乡愁集市等20个业态景观组团,在阳光谷与万峰林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间,打造以马拉松赛道为轴心的农文体旅产业长廊,全面推动形成“周周有活动”的文体旅高效融合态势。加快民宿业态培育和品牌建设,万峰林民宿区域品牌效应初显,逐渐形成贵州最大的民宿集群,兴义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家甲级民宿的县级市。成功举办六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七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

——民生保障和社会体制改革得到新提升。完成州特殊教育学校搬迁工作,完成兴义师院管理体制改革、州开放大学综合改革,黔西南职院实现“一校一址”办学。深化兴义八中、兴义一中、兴义阳光书院等州内重点初中、高中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创新,赋予学校在教师管理、教学方式、考核考评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办学活力不断激发。在主城区积极推进集团办学改革,整合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辐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56.09%,连续6年超过50%,是全省唯一一个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上升的市州。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在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改”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全州建成8个县域医共体、7个县域医疗次中心、8个县域内儿童重症监护室,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逐步扩面提质增效,居家和社区服务的可及性、可适性不断提升。以开展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构建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的服务体系,全州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19%。探索推进万峰湖黔滇桂三省(区)跨区域治理,开展三省(区)联合巡湖执法,2023年制定实施黔西南州首部跨区域协同的地方性法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推动万峰湖生态环境问题长久治理、持续巩固,万峰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被评为全省首批3条“美丽幸福河湖”之一。在全国率先制定大数据管理农村的省级地方标准,规范了村级河长、农村河流、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2018年5月在全国数博会上颁布。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工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在99%以上,全州16个国控、省控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连续10年稳定保持100%。全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左右。贞丰县探索荒山绿色发展新模式,成为贵州唯一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党建体制改革体现新成效。2015年,黔西南州创新目标责任、岗位管理、激励保障、约束惩戒“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干部召回管理改革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集工作、管理、服务、考核多平台应用为一体,实现多维度纵向横向管理和移动端同步办公的“智慧党建云”平台。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构建“1+8+2”党建制度体系,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探索实施党建“六项行动”赋能城市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完成全州43个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市民计划基层党建30条措施,调剂798名事业编制充实到新市民社区,选派89名干部到跨县域搬迁安置点工作。全覆盖建成140所乡镇党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全州6.38万余名网格员、联户长活跃在网格中,“村(社区)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更加有力。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360名,实行“四个划转”下放驻村干部管理职责,促进更好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纪律监察体制改革实现新作为。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进州管企业、州属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优化调整州级派驻党政机关纪检监察组内设机构、人员配置和监督范围。成立州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委员会,履行执纪执法双重职责。推动审查调查有效衔接刑事司法,统一程序标准,同步推进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建立模拟卷宗制度,规范指导常见案件审查调查实践。建立与审判、检察、公安机关的有效衔接机制,实现州委统筹,纪委监委牵头,政法各单位协同的反腐败工作机制。完善问题线索移交分办工作机制,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进纪检监察业务标准化。不断健全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监督机制,推动巡视巡察整改监督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推进“三不腐”实践探索,突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开展年轻干部廉政教育“青廉工程”。

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黔西南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准改革方向抓好贯彻落实、紧扣重要领域抓好跟踪督导、聚焦改革成果抓好督察问效、注重基层首创抓好先行先试、围绕特色亮点抓好宣传推广,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西南篇章。

二审 文国坤

三审 彭原清

(责任编辑 邓涵予)

高档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