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转制三年来,河源消防支队源城大队出色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
改革转制三年来,河源市源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防风险、保平安,出色完成了以防灭火、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类急难险重任务。
党委领航、强化教育,勇担使命开创新局
源城消防开展“坚定理想信念 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
大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扎实履行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20余项专题教育。三年来,大队及各下辖消防站先后被省消防救援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3次、基层建设先进消防站(中队)2次、执勤训练先进消防救援站(中队)2次、“五好”团支部1次;被市消防救援支队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4次、基层建设先进站(中队)5次,荣获支队级以上(含支队级)三等功11人次,荣获支队级以上(含支队级)年度嘉奖27人次;其中,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赵凌海荣获消防救援局三等功,文昌路消防救援站站长贾彬彬荣获全国“优秀消防救援站指挥员”,河紫路消防救援站代理副站长张友金荣获全国“改革转制教育整训先进个人”,河紫路消防救援站代理副站长张友金妻子张瑜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女家属”等先进典型,以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队建工作同步推进、同频共振,为建设一支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的特色消防救援队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精准对标、强化治理,织密消防安全防护网
扎实做好国庆期间消防安全保障工作。
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织密社会面消防安全防护网,大队全体监督执法人员通过白加黑、五加二的模式,针对辖区火灾隐患的突出风险点,积极推进消防安全三年整治行动,统筹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达标创建、社会福利院消防安全管理达标创建,打通“生命通道”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隐患治理、电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消防安全治理、市政府挂牌督办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三合一”、“三小”等场所消防安全火灾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消防安全工作任务,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突出实战、狠抓管理,夯实灭火救援基础
废旧物资回收厂房仓库突发大火。
三年来,大队全体指战员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210余次,出动车辆5173辆次,出动警力28263人次,营救疏散遇险群众3575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近3545.8万元。先后出色地完成了“1·7”源城区源南西龙乡广场废品回收站火灾扑救、“6·10”“6·12”连平县抗洪抢险救援处置、“9·20”源城区响叮当二手车行火灾扑救、“11·13”高埔岗会友山庄火灾扑救、“4·30”废旧物资回收厂房仓库等火灾扑救;组建了水域救援、地震、森林等专业队,开展多种场所实战化演练、高层灭火救援作战编成试点工作,积极参加IRB岸际水域救援、高空绳索救援等培训工作,努力以过硬本领守护一方平安。
规范队伍、强化基础,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成立全市首个消防救援机构妇女工作委员会。
大队牢固树立“大后勤、大保障”的发展意识,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提升基础建设水平,努力提高消防员福利待遇,不断提升后勤综合保障效能。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加速推进文星消防站建设;落实政府专职消防员及文员的住房公积金项目,为全体职工购买意外保险,切实解除后顾之忧;健全完善工会等群团组织,成立大队工会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开展正规化建设达标创建,完成大队及各下辖消防站营区大门、车库、食堂、厨房、荣誉室、体能室等场库室升级改造,建立“贴合队伍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的“美好队站”,全面规范队伍管理,提升队伍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创新理念、丰富举措,打造消防宣传新格局
推动成立消防志愿者服务队暨开展消防宣传进驿站志愿服务活动。
为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发生,大队立足实际、创新理念,“多举措、强发力”扎实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扩大消防宣传的影响力,吸引公众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关注,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做好防火工作,不断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参与消防工作,全面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传递消防安全“正能量”。消防机构改革转制以来,大队共培训社会单位各类人员49000余人,发放、张贴消防宣传折页、海报等10万余套,悬挂宣传横幅608条,开放消防站512次,接待群众46000余人,发展消防志愿者7000余人,抖音自媒体平台关注粉丝22.8万人。
接下来,源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将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核心职能,破立并举、守正创新,加快提升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全力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护航源城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媒体记者】余佩
【通讯员】钟宝玲
【作者】 余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