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张玉坤:“走”出实在提案,被称为“民生委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付玉成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弘扬黄河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价值,是扛稳保护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责任的历史担当。”滨州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惠民县兵圣筛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坤,把目光聚焦在关于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上。
在本届滨州“两会”上,张玉坤一到达报到驻地,就受到众多媒体竞相采访。因为每年,他都会向大会提交多份与“民生”有关的提案,今年也不例外。6份提案,内容包括《关于黄河流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提高农村冬季取暖质量的建议》、《关于提高种粮大户生产经营能力的建议》《关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其中,对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玉坤做客“大众报业融媒直播间”接受采访时,他说,惠民县南靠黄河,与邹平县、高青县隔河相望。沿黄42公里,共有四个沿黄乡镇,自西向东依次为大年陈镇、李庄镇、清河镇、魏集镇。滚滚黄河水不仅哺育了60万勤劳质朴的惠民人,更孕育出了惠民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坚持将黄河文化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沿黄文化旅游新高地。惠民县沿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为生态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惠民县政府抢抓机遇,推动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借助黄河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打造沿黄文化旅游品牌,将黄河文化注入到旅游产业中,实现了旅游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采取景区带动、项目拉动、整村推动等多种扶贫新模式,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新路径。10月15-16日,惠民县举办全省文化旅游扶贫走进黄河滩区活动,以黄河为大背景,文旅搭台,扶贫唱戏,刺激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为扶贫工作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文旅力量。
惠民县黄河水利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土壤肥沃,并且进一步发挥簸箕李灌区、白龙湾灌区等引黄排灌工程,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河渠网络。惠民县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推动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借助黄河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交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深入发展。
因此张玉坤建议,借助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黄河文化事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按照“区域战略先行,旅游发展跟进”的思路,在协同上下功夫,找准旅游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的结合点,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以及其他产业发展规划的“多规合一”和“多规统一”。
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相互促进。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市场化优势能够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鲜活载体。但黄河流域大部分河段的自然景观大体相似,如果仅仅依托自然景观进行旅游开发,必然导致旅游产品雷同,黄河文化的注入则可以实现旅游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因此,要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分类推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活化工作。
充分发挥载体作用,为黄河文化展示、传播、弘扬提供坚实平台。采取参观考察,召开研讨会,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览,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拍摄专题片、影视剧,印制标语图片,编印黄河文化手册等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黄河文化宣传,普及黄河文化知识,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理解黄河文化,把握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
以黄河文化为依托,将孙子文化、渤海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度融合,出台黄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拿出交通发展布局、产业振兴发展布局、黄河旅游发展布局、水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布局、农耕村落文化修复保护发展布局等具体政策措施,既要做好历史足迹传承,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奏响新时代黄河文化大合唱。
除此之外,“民生、基层”也是张玉坤口中频出的词汇。“我的企业就在乡镇上,每天都和村民打交道,我深知他们生活上的难处,所以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张玉坤说,近年来,农民家中传统的煤炭取暖逐步被清洁方式替代,这种清洁取暖方式在环境保护和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数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对有些村户来说却不能完全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成本问题。对此,张玉坤建议,可以联合多个相邻的乡镇、村居建立集中供热站,实现农村集中供暖;加大“气化滨州”力度,对农村用气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行农村房屋外墙保温改造,推广农户房前铝合金门窗和玻璃外罩改造,增加农房保温效果;另外还可以以户为单位推广空气能源方式取暖。
“他们都说我是一个‘民生委员’。” 张玉坤说,每一份提案都经过了反复的调查,走出家门实地了解,他希望在他履职期内,能多提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对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尽一份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