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4S店关门或开始卖新能源车传统经销商模式为啥不行了呢
如果要给今年的4s店生意下个定义,恐怕主旋律就一个词——“倒闭”。
因为前有广汇汽车退市,引发轩然大波;后有永奥投资集团暴雷,旗下多家4S店接连关闭……
甚至不少bba的经销商都撑不住了,索性转行卖起了新能源车!
某种程度上看,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似乎走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
不过说来也奇怪,从4S店诞生至今,这种模式曾经风光无限,许多老板靠它赚得盆满钵满。
可现在,为啥感觉感觉不行了呢?
大家好,我是乌鸦君,今天给大家聊聊这件事情。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是“4s 店自作孽”,和其他原因没有关系。
毕竟,这些年以来,4S店就没有口碑可言,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人人唾弃的对象。
这还真不是夸张。
因为往前推10年,指导价这东西从来“指导不了”4s 店…
但凡你想买热门一些的车——不好意思,得加价!
至于加多少钱?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数十万。
就拿五六年前来说,我有个亲戚去买奥迪RS4。
结果发现,现车是肯定没有的,就算展厅里能看到,那也只是“展示品”,根本不会卖给你。
想提车?先加8到10万元的价不说,还得附加一堆捆绑服务….
什么装潢套餐、延保、指定保险,全都不能少。
你说,消费者能不觉得憋屈吗?
再加上售后各种“漫天报价”、隐藏收费,4S店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听起来,这确实很有道理。
但问题是,这种情况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怎么过去没“暴雷”,而是出现在了当下呢?
在我看来,不完全是上面这些原因,核心因素是:
市场变了,但油车的4s 店还在用老套路,应对新局面。
说白了,过去,传统4S店依靠的是一种“卖方市场”的红利。
车型少,选择有限,消费者被迫接受加价提车、捆绑服务这些潜规则。
那个时候,车企和经销商高高在上,利润稳定,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可如今,市场早就不一样了。
新能源车的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竞争格局——不仅选择更多了,购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特斯拉直接采用直销模式,没有中间商加价,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提车,全流程透明高效。
再看看理想、小鹏、蔚来这些新势力,服务和体验做得贴心到位,价格还透明。
简直是把传统4S店,甩在了身后。
此消彼长,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自然是走不通了。
更不能忽视的问题还在于,传统经销商那套办法,不仅伤害消费者,对自己更是内耗严重。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问题不算明显,但一旦市场下行,所有矛盾就被彻底放大了。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厂家为了清理自己的库存,硬是给经销商压了一堆“不必要的指标”。
譬如,你想提一辆热门车,厂家就要求你必须搭配提10辆冷门车。
问题是,冷门车不好卖,甚至卖一辆亏一辆,那怎么办?
经销商只能把热门车的价格抬高,加价销售来弥补亏损。
可现在的难题是,连热门车都不“热门”了,利润越来越薄,经销商却还得继续接受冷门车指标。
这一来一回,压得许多经销商根本喘不过气,直接就被“玩死”了。
更无奈的是,就算没这样的政策了,厂家也在要求经销商提货——卖不出去也要提货。
这就给了经销商公司更沉重的一击,又“弄死了”一部分人。
这可不是瞎说,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在1.56左右…
也就是说,卖一辆车给消费者,自己要买1.5辆汽车。
算上资金的占用、场地、人员、工资等成本,市场行情不好,基本属于硬亏。
这些种种问题一叠加,大家自然就能明白,为什么传统经销商模式显得越来越难了。
因为某种程度上看,经销商不讨好,消费者不讨好,只是车企没风险而已。
但这种单赢的局面是“可持续”的吗?并不是!
所以,迟早要换个方式,重新来过。
总的来看,我觉得4S店的倒闭潮并非偶然,它是市场变革的必然结果。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个好消息,因为透明、便捷的购车方式,正逐步取代那些陈旧的套路。
未来,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买车,更是一种优质的服务体验。
对此,大家是否认同呢?